广州华林寺 门票
华林寺位於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始建於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大量的爱国华侨和香客游人来此观光朝拜。华林寺前身是“西来庵”,据说达摩遵从师父自训谕,西来弘化禅宗妙旨,并於梁武帝普通年间从海上到达广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结草为庵”,潜心苦修。不久梁武帝邀请其前往建康(今南京),後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传心法要,大阐宗风,被世人尊为中国禅宗初祖。人们为纪念这位祖师,在他最初讲法之处建起西来庵,并把这一带称为“西来初地”。西来庵创建後历经唐、宋、元、明等朝代,曾与广州的光孝寺、六榕寺、大佛寺、海幢寺合称五大丛林。由於年久失修,至清顺治年间,已破旧不堪。顺治十二年(1655年)从福建漳州云游至此的临济宗三十二代法裔宗符禅师,发起募捐并组织重建寺院,将西来庵改名为华林禅寺,建立丛林体制。第二代住持离幻元觉所撰《华林寺开山碑记》中写道:“引河流为功德水,植林木祗树园,首建大雄宝殿及楼阁、堂庑、寮室、仓厨,无园不成。”可见扩建规模之大。据史载当时华林寺正门在今长寿西路,北起兴华大街,南临下九路,东靠新胜街,西邻毓桂坊,占地近三万多平方米。寺院、禅房、僧舍、庭园等遍布西来一带,蔚为壮观。香客云集,香火鼎盛。继宗符之後,嗣法弟子离幻和尚为第二代住持(1623-1681年),又连续建设了十年,康熙四十年(1701年)增建殿舍,殿内供有舍利塔。塔身高7米,以星岩白石制造,六面七层,每层刻有花纹,玲珑精致,造型华丽,有佛的舍利藏在下座的石、木、铜、银四重套盒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该寺住持临济宗三十九代法裔祗园和尚兴建五百罗汉堂,於咸丰元年(1851年)建成。整个殿堂呈“田”字型,水磨青砖墙,花岗岩石脚,面阔31米,进深44米,内有四个天井取光,堂内除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和弥勒三佛外,迥廊两侧分列五百罗汉,端坐在一米多高砖座上,当中一名罗汉还取形於在元朝做官十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之为“善德尊者”。此外罗汉堂中央还有一座阿育王塔,用青铜铸造,高4米,重750公斤,中部四面各有一天王托塔像,每层均有不同图案的花纹,精致非常。同治五年(1860)年祗园长老偕弟子勤安和尚步行赴京请赐《龙藏》。同治八年(1869年)满载一千三百卷经籍和八件珍宝水运回寺,建尊经阁以藏之。民国十三年(1924年),广州市政府开辟为路,大部分寺产被官方拍卖,充当军饷,殿宇廊庑拆改为馆和民房,现在仅存五百罗汉堂、舍利塔和龙天常住等建筑物。1949年後,广州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文物保护条例,1957年拨款维修了五百罢汉堂,1965年由於历史的原因,星岩白石舍利塔被移置广州兰圃,藏於塔内的佛舍利及套盒,当时亦移交给广州市园林局。“文革”期间,华林寺惨遭洗劫,五百罗汉像被捣毁,千斤黄铜铸成的阿育王塔不知去向,殿宇被工厂占用做厂房,宗教活动停止。1989年6月4日华林寺恢复活动。1990年,赵朴初居士为该寺题写了“华林禅寺”和“初祖达摩堂”的匾额。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启功先生於1989年为华林寺题写了“妙相庄严”、“念佛成佛”的横匾,一些知名人士也纷纷赠送墨宝。1994年耗资一百二十多万元对五百罗汉堂进行重修,又耗资四百多万元对损坏的五百罗汉法像进行重塑和装金。如今的五百罗汉像神态各异,或正襟危坐,或坦腹微笑......,一个个栩栩如生。白石舍利塔也从广州兰圃请回本寺院供奉。1990年11月20日广州市园林局将佛门至宝二十二颗舍利子归还华林寺。虽经三百多年的时光洗礼,白石塔仍保存完好,风采依然。1997年12月8日举行达摩堂落成、大雄宝殿奠基仪式。近期华林寺又修建了功德堂及僧人住的寮房等。还将重建山门、天王殿、佛殿、钟鼓二楼、斋堂等重点项目,并增加新的人文景观。华林寺现任方丈释光明,40岁,广东人,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广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青联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