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亲王府 门票
喀喇沁亲王府是清末民初蒙古族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贡桑诺尔布的故居,现已被辟为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喀喇沁亲王府位于今內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镇(清代和民国初年的地名为锡伯格川),西南距承德150公里,东北距赤峰67公里。府邸原占地面积300余亩,房屋490余间。喀喇沁王府始建于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一说始建于1679年(康熙十八年),当时所建的王府为三进院落(后为崇正学堂校舍)。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喀喇沁右旗札萨克郡王喇特纳锡第晋封为亲王品级,他大兴土木,建成了亲王府邸,之后,历代喀喇沁札萨克郡王、亲王在此执政,并对王府进行了改建和扩建。我们现在到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所见到的建筑群,是保留下来的原喀喇沁亲王府建筑群的核心部分。亲王府前后五进院落,在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为大堂、二堂、回事厅、议事厅和承庆楼,每座正堂两侧各有配房,五进院落均有东西厢房。主建筑群外,东西两侧建有跨院,左右对称,每个跨院有若干四合院,由垂花门和回廊相连。东跨院为王爷福晋起居处,分别布列有内宅、卧寝、书房、燕诒堂及生活服务设施膳食房、碾房、磨房、仓库、马房等。西跨院建有书塾(斋)、四角方亭、揖让厅、练功场、孔庙(文庙)、关帝庙(武庙)、宗祠(祠堂)、佛堂。承庆楼之后为王府花园,花园与北山自然风景区毗连呼应,园内建有亭榭、回廊、石桥、池塘、假山、茶肆、戏楼、庙堂。广植花木,放养禽鱼,圈养驯鹿。前庭(广场)南面的锡伯河畔,曾是绿茵似毡的牧场,东西一字排开十三座敖包,每逢七月,在此举行祭敖包盛会。喀喇沁亲王府并不是孤立的建筑,它与周围的住宅村落、喇嘛庙宇连在一起。它的西面,过八家村一里许,有以福会寺为中心的五座喇嘛庙(福会寺、极善生乐寺、咸应寺、广慧寺、延庆寺)。主体建筑庙堂、院落均为红砖红墙。过去,这里以寺庙群为中心,向两旁各伸展一里,是三趟前后街的喇嘛住宅。最兴盛时期,五寺喇嘛达到五百余人;从福会寺向西,经西湾子、大西沟、上瓦房到银匠营子,约十里,这一带曾是王府官员和富人的住宅区,当时,这里的住宅建筑样式均为前出廊檐后出厦、四梁八柱的青砖瓦房。从亲王府东行,依次是大营子、坯场子、希庄、下瓦房,分布在距王府八里以内,过去也都是王府官员和富人的住宅区。下瓦房东二里的杀虎营子,是原来虎枪手住户的居住地。上瓦房和下瓦房,各距亲王府八里,当时是两个商贸中心,商人、店铺****到这两处地方,供应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物品。这两个村庄过去还建有关帝庙、广场和戏楼。那时候在亲王府应差的蒙古旗民,大都居住在福会寺后小庙沟、大营子后的鹞头沟和大西沟马场一带。当时,在福会寺寺庙群以外,还有东距王府八里依山而建的善通寺,西距王府十二里建在大西沟的极乐隆兴寺。上述连绵二十里的狭长村庄,形成了相当庞大、完整的蒙古族居住群落的统一体。清朝中期以后,喀喇沁亲王府一带逐渐成为卓索图盟(辖喀喇沁左、中、右三旗,土默特左、右二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亲王府建筑布局看,可归纳为三点:其一,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其二,亲王府建筑布列以中轴核心区段为主,东西两路(跨院)为辅,中路以体现亲王府权力等级而尤显宏伟规整,而东西跨院为生活功能区,建筑布局显得十分灵活;其三,人造园林与建筑相结合,中路以参天苍松为主,更显建筑之肃穆,而东西跨院广植奇花异草,玲珑石与树木相映,更有花园叠山理水,极尽造园之能事,体现出建造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与精巧布局。亲王府各院地面平缓,前后高差不足0.5%,各类建筑皆为高台基构筑,只是按其等级之尊卑,高度不一而已。其中府门、轿厅、议事厅还置有宽阔月台,似为等级尊贵之标志。亲王府建筑属无斗拱官式大木结构形制,各单体建筑皆有条石台阶、压檐石、角柱石、挑檐石。砖作遵循“活糙规矩不糙”(制度规矩优先,材料工艺量力而行),大木用材考究,用材硕大,结构严谨,多用椽飞,木装修豪而不华,瓦作采用传统筒瓦覆顶,室内天棚视等级功能而定,分藻井(承庆楼),井口天花(议事厅、回事厅)和一般吊顶,一般吊顶有的是平顶,也有的采取类似北京地区的单“切”或双“切”做法。室内皆地炕取暖。亲王府建筑除宗祠、庙堂施以彩绘外,其余建筑无论等级尊卑,一律丹青色粉饰,不施彩绘,属于造型艺术范畴。亲王府的营建是清王朝对蒙古王公采取“重归附,厚赏赐”及封爵制度的产物,其建制、等级、规格严格按亲王品级而建,高台阶,置月台,修有丹陛桥,占地面积大,房屋数量多,体现了亲王府邸“以高为贵,以多为贵,以大为贵”的建筑文化内涵,当属清代官式建筑典章制度的代表性实例,是研究清廷对蒙古各部所采取的政治策略的重要实物佐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亲王府的建筑气势恢宏,殿宇森严,布局精巧,建筑壮观,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清代建筑群,其建筑规模之大为內蒙古49旗蒙古王府之首,集塞北地区、蒙古民族、藏传佛教三大建筑特色于一身。是內蒙古地区目前建造年代最早、封爵等级最高、建筑规模最大、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清代蒙古亲王府邸。王府內藏品丰富,仅明清時期的文物就有1400多件。贡桑诺尔布是喀喇沁末代亲王,他1872年就出生在这座府邸。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这里,他承袭了喀喇沁右翼旗王位;在这里,他破旧立新搞改革;在这里,他兴学尚武启民智;在这里,他励精图治兴农工;在这里,他殚精竭虑振旗邦……走进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仍可见到贡桑诺尔布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府内的桑树,是当年贡桑诺尔布从江南引进后栽植的,现在已经长成十几米高的大树。入夏,桑椹红黄相间生于枝杈上,采几枚入口,或可品出当年的味道。在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陈列着一些贡桑诺尔布时期的照片,有贡桑诺尔布自己的照片,有他与福晋善绅的照片,也有贡桑诺尔布夫妇与日本女教师河原操子的照片。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照片,也与贡桑诺尔布有关,如他创办的三所学堂(崇正学堂、毓正女学堂、守正武学堂)师生们的合影,他的学生、蒙藏满文铅字印刷发明人、蒙古族著名出版家特睦格图的照片,还能看到贡桑诺尔布保送出国留学的学生照片等等。在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仍保留着一些贡桑诺尔布时期的文物,有印信,有公案,有床榻、有橱柜,有刀剑,有铠甲,有箭**,有桌椅,有车轿,有壶杯茶具,有古玩书画,有佛教法器,有贡桑诺尔布整理出版的他父亲旺都特那木济勒所著《如许斋诗集》,有贡桑诺尔布为办图书馆购置的部分图书,有贡桑诺布手书诗稿影印件,有贡桑诺尔布给清廷的奏折,有贡桑诺尔所办学堂的课程表、成绩表,还有当时保留下来的学生毕业证书,有贡桑诺尔布为其子笃多博修建的小书房等等。在亲王府议事厅前高出地面一米多的砖石甬道的东侧,有一个花岗岩条石砌成的台阶,在这个台阶北面的护阶石上,镌刻着拳头般大小的“吴绶卿醉卧处”六个字。这里面有一个故事。1906年,吴绶卿(字禄贞,湖北云梦县人,时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革命党人,1911年11月被袁世凯指使人暗杀)随肃亲王善耆巡视内蒙古地区,与贡桑诺尔布相识,两人成为挚友。一日,吴绶卿酒醉,卧睡于亲王府议事厅前甬道下的台阶护阶石上,贡桑诺尔布遂手书“吴绶卿醉卧处”六字并命人镌刻于这个台阶的护阶石上。当时的戏谑之举,今日已成佳话。1912年8月,贡桑诺尔布去北京担任中华民国蒙藏事务局(后为蒙藏院)总裁一职,住进了位于北京地安门内太平街米粮库胡同的喀喇沁王府。其后,贡桑诺尔布虽回过家乡,但并未久住。1933年,伪满洲国喀喇沁右旗政府进驻喀喇沁亲王府旧址。1945年光复后,建西县人民政府进驻喀喇沁亲王府旧址。1948年,喀喇沁旗王爷府中学进驻喀喇沁亲王府旧址。1997年9月,喀喇沁旗王爷府中学从喀喇沁亲王府旧址迁出。自1997年以来,喀喇沁旗投资2000多万元对该建筑群进行了修缮。现已建成有20个展室、千余件珍贵文物的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目前,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古建筑群和第二大博物馆,每年都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2001年6月,喀喇沁亲王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4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