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卫星地图>山东旅游景点>济南旅游景点

山东景点济南景点

山东省济南市馆驿街

馆驿街

馆驿街 门票

黑白铁加工一条街曾经,这是一条北走燕冀,东通齐鲁,进出济南的咽喉要道。道上铺的是厚厚的石板,飞奔的快马在石板上踏出“嗒、嗒、嗒……”的声音。随着疾驰的快马,进出济南府的是一道道公文密令。因为,自明代以来,这条街就是一条官府迎来送往的重要驿道。这就是如今的馆驿街。随着城市的变迁,曾经的驿道上再也见不到飞奔的快马了,就连曾经辉煌的驿站也早已消失。有的只是满街丁丁当当黑白铁加工的声音。如今,拆迁在即,我们熟悉的丁丁当当的声音,也即将消失。馆驿街虽然是一条古街,但如今街上鲜见古建筑,有的尽是些蜗居在低矮平房里的加工作坊。还未进街,我们就能听到丁丁当当的敲打声。顺着这声音走进馆驿街,满眼尽是各式各样的黑白铁器或各种炉具灶具。随便往任何一个店铺前一站,店里的伙计就会问你需要点啥,末了还补上句:“炉具、灶具、蒸笼、提盒、黑白铁器,我们这里应有尽有。”诚如这店伙计所说,仔细看看摆在店门前的各种土产杂品,还真一时想不起缺啥。今年82岁的苏老太坐在路边的小摊前,一边和记者聊着一边忙活着业务。苏老太说,这馆驿街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是济南很出名的土产一条街。她就是在上世纪30年代跟着父母从东北来到馆驿街的。老人说,那时候馆驿街上的店铺比现在还要多,街的两边摆上了三层铺子,熙熙攘攘的满街尽是人。那个时候,这馆驿街上没有黑白铁加工,主要是卖土产杂品,如,水桶、舀子、火纸、绳头、锁头等等。老人还说,那个时候,街上没有汽车,来来往往的除了行人外,就是一些人力黄包车。馆驿街上铺的是厚厚的石板,每块石板长1米多,宽四五十厘米。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天桥维修的时候,这街上的石板都被挖走了,全部修了天桥。费阿姨是馆驿街上的老住户,现在她一家还住在这街上。虽然这满街丁丁当当的声音让她的生活无法安宁,但她一家还是眷恋着这里。费阿姨说,其实,馆驿街上的黑白铁加工出现得比较晚,在这个街上,早期的商户多卖些土产。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现编织、拔丝,再后来才开始出现黑白铁加工。之所以出现编织、拔丝和黑白铁加工,主要是和这街上的济南拔丝厂有关系。费阿姨清晰地记得,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济南拔丝厂就在馆驿街中段的路北侧。济南拔丝厂的产品曾经很畅销,其中有一款产品还出口印度。受拔丝厂的影响,那个时代,馆驿街上的商户多经营拔丝、编织产品。再后来,随着产品的畅销,济南拔丝厂的规模不断扩大,馆驿街已经不能满足拔丝厂的需要,济南拔丝厂就搬去了泺口,馆驿街上只留下了仓库和沿街店铺。此时的馆驿街上,才逐渐出现了黑白铁加工业户。北走燕冀的古驿道其实,最早的馆驿街可不是商贸一条街,更不是黑白铁加工一条街,而是一条交通要道。据《续修历城县志》记载,馆驿街“北走燕冀,东通齐鲁,为济南咽喉重地。”馆驿街原名叫“官驿街”,从明朝开始,历届官府在这街上设立驿站,主要负责传递公文或接送往来官员在此小住、换马。明清时这条街上有了济南最大的驿站,以后逐渐又有了马车店、客栈以及旅馆。因此,这街名也便逐渐成了“馆驿街”。如今,走在馆驿街上,已经找不到当年济南最大的驿站了。倒是馆驿街上的一座二层老建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馆驿街的东端路北处,有一座不高的老楼。青砖、青瓦、尖形券窗,一派西方建筑特色。路边的一位业户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一座饭店。但是当记者走进这座建筑时发现,这里应该是一座教堂。这是一座二层建筑,现在下面一层已经被经营业户塞满了各种铁器、杂品。通往二楼的是一座古老的木楼梯,楼梯上也塞满了杂物,让人无法看清楼梯的本来面目。住在隔壁的费阿姨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座建筑归市中区红旗针织厂所有,后来针织厂改成了毛巾厂。有段时间,这座建筑的确是被当作了饭店。在84岁的张老先生印象中,在他小的时候,这里是座教堂。每逢礼拜天,这里便****了好多教徒,他们虔诚地在这里做礼拜,场面比较壮观。张老先生小的时候还经常在附近围观。张老先生记得,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虽然不再是教堂了,但依旧有人在路过这里的时候,还虔诚地静默,并在胸前划着十字。如今,在馆驿街上的安徽会馆应该是唯一能见证当年驿马飞奔,官员、公文往来穿梭的建筑了,虽然安徽会馆是一座最近翻新的建筑。安徽会馆就藏身于馆驿街西首路南的一片建筑中。现在这里是一家公司的大院,大院内有一间青砖石的大殿,这就是安徽会馆现存的唯一建筑。大殿面阔三间,坐北朝南,飞檐斗拱。很明显,大殿的房门、窗棂等都被重新装修过。虽然现在看来,这座建筑与周围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极不协调,当年,这可是所有在济南的安徽人的心灵驿站。当年,这座安徽会馆,又叫安徽乡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是在济南经商、为官的安徽籍同乡集资所建。在济南的安徽人,之所以选择在馆驿街上修建乡祠,自然和馆驿街在当时所处的交通要道有关。在济南开商埠以前,从旧城西门出入西圩城都要穿行馆驿街。济南府的人,西赴中原地带,北过黄河进京赶考,迎送京城来的高官等等,都要途经馆驿街。永不消逝的馆驿文化如今,馆驿街上的老建筑已基本消失了,再过一段时间,馆驿街这条见证了济南交通变迁的古驿道也很快就要拆迁了。但我们相信,永远不会消逝的是和邮驿有关的历史和文化。自古“邮”、“驿”是一家。中国的邮驿历史最早可以溯源至尧舜时代。那个时代,有专司通信的官员。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舜曾设置了22名“纳言”的官,这些官员“明通四方耳目”,“夙夜出入”,到各地听取民间意见,并把舜的意图传递给大家。他们被称为“喉舌之官”,实际上就是当时起了上通下达作用的通信官吏。进入夏王朝后,交通工具已经较前代发达,中国的邮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唐代,中国的邮驿制度达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从长安出发的驿道已经四通八达,驿道上的大小驿站遍布全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正是那个年代驿道发达的最真实最形象的写照。馆驿街是从明代开始,成为连接燕冀与齐鲁,沟通南京与北京的重要驿道的。明朝初年,朱元璋对驿道、驿站的建设特别重视,还对驿站、驿夫、驿马以及过往官员的食宿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曾经有一次,朱元璋的驸马都尉欧阳伦违禁利用驿站上的驿马以及驿站提供的便利条件走私茶叶,而且在其走私的过程中,欧阳伦的家奴还强迫驿站出车出人,并随意谩骂殴打驿夫和执法人员。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怒,把驸马欧阳伦赐死,欧阳伦的家奴一并被处死。可见,驿道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疆域广大的中国来说,是多么的重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驿道、驿站有关的文化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了。到了明代后期,全国各地的驿站上的建筑异彩纷呈。因为不断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以及名人雅士,全国各地的驿站也成了诗人歌咏的重要题材。明代济南本土名士王象春就曾写过这样一首描写馆驿街的诗《西门道》:古道朝京踏作河,寒泉无奈热肠何。东门一样垂官柳,只是西门送客多。

旅游景点:

电脑版
© 2024 85384.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