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南湖公园(瀛洲亭) 门票
南湖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文澜镇南部,故名“南湖”。为雨水汇积而成,旧名草湖、草陂。明代开辟为堰池,并在湖中堆3座土山,分别名为蓬莱、方丈、瀛洲岛,成为文人雅士会集之地,上又称学海。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凿渠引城东法果、落龙等四股泉水注入南湖,称“四水潆祥”,又以石筑堤,纵贯南北,“如长虹卧波,望之令人心志豁然”。南湖瀛洲亭位于南湖公园内。南湖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水面32万平方米,平均水深1.5米。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阿迷州知府王来贵署理蒙自县知事,捐资浚清果泉,引水入湖并筑北堤,众民感德建亭于湖东,名瀛仙亭。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更名瀛洲亭。亭通高22.4米,为木结构六角攒尖顶三重檐楼阁,用柱30棵,其中通柱6棵,构成覆斗式架梁。斗拱重迭,玻璃彩瓦,装饰精美,耸立于碧水绿树之间。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南湖,流传着一个关于云南著名风味小吃“过桥米线”的动人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勤奋的秀才租借瀛洲亭内一间小屋苦读诗书,准备科考应试。秀才的娘子心疼丈夫,千方百计做出各种可口饭菜按时送给丈夫。可是从家到南湖路途较远,每次送到时菜饭已经冷却;秀才的娘子十分不过意。一天,她特意熬了一碗浓浓的鸡汤,肥腻的鸡油盖在汤面,带上一碗又白又细又滑的米线,送去给丈夫补身子。她提着提篮走出家门,走了好久才来到湖堤的石桥上,这是她每天必须经过的地方,也是她歇下来喘口气的地方。这天,她像往常一样坐在桥栏上休息,远远望见瀛洲亭,想着丈夫日夜苦读的神情,脸上不禁漾起欣慰的笑容。她担心秀才不能按时吃上饭,忍住腿脚酸痛,挎上提篮,跨过石桥,踏上长长的湖堤。终于来到瀛洲亭了,秀才高兴地接过妻子手中的提篮,揭开盖子一看,一碗油汪汪、黄澄澄的鸡汤似乎冷冰冰地放在那里,他伸手去端,却感到热得烫手。他连忙把米线,还有秀才娘子精心制作的各种小菜放进去,一碗热气腾腾、浓香扑鼻的鸡汤米线就在他面前,秀才兴高采烈地吃起来,一面热汗流满面,一面连声夸奖味道鲜美,秀才娘子也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