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护佛寺 门票
同护佛寺,位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傣语中“贺”为“头”,“派”为“水”,意为坝水源头的地方,距县城10公里,耿沧柏油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乡政府旁的南掌山,海拔2670米,群山起伏、雄奇秀美,傣家人称“茂绿山”,同护佛寺就建于山下池水秀雅的莫陆村寨中。相传同护佛寺中安奉着佛祖的胸骨舍利子,并因当地傣族多向寺院捐献黄金耳环而得名,其建筑结构和设施布局属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山林派,俗称野佛寺。整座佛寺占地5亩,从大殿、厢房、戒堂依次到僧舍、藏经阁、门亭均布局完整,象一座山丘丛林中的秀雅小宫殿。传说很早以前,一位苦行高僧手持玉赏金佛像,按佛经指引,从远方云游到此密林中栖身,他搭起一间茅舍皈依佛主,并常到莫陆村寨化斋布施。当地笃信佛教的百姓便随高僧找了一处供奉金佛的佛堂,一起拜佛颂经,求佛祖庇佑。后来此地果然人畜兴旺,佛堂香火旺盛,人群拥挤。一日,金佛显灵,化作小和尚随同高僧一道腾云驾雾,四处奔走募化功德,筹集资金在山林中建起此寺,供各族善男信女膜拜供啖,佛寺从此名闻四方,又因安奉着佛祖胸骨舍利子之说成为了境内外佛教僧众的朝觐胜地。据史料记载,耿马土司于明朝始建此寺,清朝乾隆年间重新修茸,咸丰年间,地方混乱时遭到火焚。1914年耿马土司马裕卿又将佛寺扩建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恢宏建筑群,经数次重修的同护佛寺设施齐备,环境优雅,四周森林茂密,气侯宜人,便成为了历代土司、头人盛夏酷暑休闲、娱乐、狩猎、诵经的避暑山庄。新中国成立后,佛寺得到保护,法事和宗教生活正常进行。“文革”中,佛寺一度被毁。80年代,佛寺遗址再度成为傣族人民朝拜之地。1997年同护佛寺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完成重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1993年为此寺题写的“同护佛寺”四个大字,至今仍悬挂于大殿正门。历经几百年沧桑的同护佛寺,如今已成为风情耿马一个融宗教和旅游为一体的优美景区,每日热忱迎接着境内外朝拜观光的八方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