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 门票
慈城地处东海之滨,姚江之畔,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史记:“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城——勾余”,这是慈城最早的古名,后改称“句章”。至唐开元26年设慈溪县,因县城建此取名慈城。经过2400多年的历史沉淀,慈城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以古县衙、孔庙、校士馆、冯俞宅、甲第世家、符卿第等古建筑为标志,城内留存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学宫书院和粉墙绮窗,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在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家。同时,慈城还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历代文化学者、名人层出不穷,自唐宋至明清,慈城一带出进士519人,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到了近现代,又涌现出周信芳、秦润卿、应昌期、谈家祯、冯骥才等一大批名人名家。慈城古县城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悠久的人文历史,而且表现在钟灵毓秀的独特风貌。全城山水相映成趣,其中五磊山、太宗山等山脉丘陵构成“九龙戏珠、四灵围合”的朴素形态,姚江、城河等江河湖溪造就“四水归堂”的水系格局,城区穹隆起顶,街衢坤龟成形,生态环境秀丽清幽,凝聚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人杰地灵”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见证千年历史沧桑,感受久远浓厚的儒风雅俗,水乡情韵,千年慈城——“江南第一古县城”!孔庙孔庙是用来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慈城孔庙位于城内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年,比现今北京孔庙的历史还要早318年,1048年迁移到现址。历代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清代光绪年间原貌。占地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37间,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县衙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慈城县衙创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县房琯所建,延续至1954年,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屡建屡毁,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慈谿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占地四万多平方米。校士馆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慈谿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她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慈湖位于慈城东北,由慈溪首任县令——唐朝房琯下令开凿,用以灌溉农田,当时面积有150亩之广。因吴太傅阚泽旧居就在附近,因此,又把此湖叫做“阚湖、德润湖、普泽湖”。宋时,普济寺的僧人在湖心筑堤直贯南北,以便往来,从此湖分东西,二湖之间用碶相通。慈湖不仅以风光秀丽著称,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和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如师古亭、慈湖先生杨简遗韵、水上坟等等,因此,据县志记载,每当天气晴好,便有居民租船游湖,歌声笑语不绝于耳。清道观位于慈城东门外塔山之上,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年),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炼养性,以及进行各种有关活动的场所,唐宋两代是中国道教史上的鼎盛时期,与慈城清道观的命运结合。元以后,历经毁坏、重修和扩建,到民国时期,清道观槐荫夹道,松皇满亭,依山建筑共有七层,阁、厅、殿分布其中,各式塑像不可胜记,尤以巨钟而闻远近,该建筑于文革期间拆毁,现正重建。冯宅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太阳殿路18号,此宅为明代湖广布政使冯叔吉后代的居所。该宅大门朝东,前有八字式封檐墙,下端的石须弥座和上部的砖雕均较为考究。该宅的二门为一砖雕门楼。宅院内有一三合院。据考证,此宅为清初的代表作。向宅省文保单位,位于慈城民主路70号,该宅由北宋右仆射向敏中后裔向恒升于清乾隆年间的建筑,为一四合院建筑,前有东西方向的一条长弄,弄口有冬官、恩荣两石牌坊。据向家后代口述,向恒升在福建有树行,造此宅的木材都是从福建运来的。浮碧山又曰浮鳖山,位于慈城北面,因山的北、西、东三面凿为湖,而此山象一只鳖浮在水面上,故有此名。又因慈溪旧县治建于此山之上,故亦称此山为“县山”。由于此山地理位置独特,加上它的人文色彩浓厚,有不少文人墨客以此为题吟诗作赋,如把浮碧山比作一颗明珠的诗句:九岭环趋类九龙,青珠一颗正当中,若非官舍来相压,抢入阳候海梦宫。宝善堂据《慈溪县志》,宝善堂在县治东北隅浮碧山东麓,现慈城华家巷7号。清嘉庆9年(1804年)应慎修,募集资金建此堂,用以施舍棺木、药品、资助孤儿寡母等,又有杨九畹等各捐置义山、义田以助此善举。此堂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建浮碧山房和来鹤山房,成为当时文人聚会,登高望远的好去处。据当地人口述,此地也是慈城名人应昌期夫妇订婚之处。朱贵祠省级文保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慈城大宝山西麓,俗称朱将军庙,1843年,为褒奖朱贵将军与英军殊死搏斗而阵亡的英雄事迹,由当地举人捐资兴建。该祠占地1000平方米,正殿内墙面上有彩绘11幅,记录着朱将军生平事迹。1984年在祠后山上新建了****战争大宝山战役阵亡将士墓。俞宅市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太阳殿路东端。该宅原为明嘉靖年间湖广布政使冯叔吉的故居的一部分,后卖给了俞家,现存的为清代初期建筑。此宅总面积达6700多平方米,该宅是宁波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好古建筑群之一,体现了清初江南建筑的风格。应宅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杨家巷15号,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主人名字不详细。今存东厅、照壁、影墙等。东厅西间的天花板上有统漆花草,较为罕见。宅之正南大门外有一大型照壁,三开间,高约4米,全长7米。下端为石砌须弥座,刻有卷草、凤凰、牡丹等图案,上端的砖雕图案有喜鹊、腊梅、双龙抢珠、白鹤、桃花等。阚峰山位于慈城东北一里,现慈湖中学左侧。因三国时吴国的太子太傅(地位相当于宰相)阚泽居此山之下,故名。阚泽,字德润,幼年时家境贫寒,但从小博闻强识。成年后辅助孙权治理国政,因精通经学、历书而深受孙权器重。护城河位于慈城镇东、南、西三面,又称濠河。明朝嘉靖年间开挖。护城河至今仍保持原貌。三忠墓区级文保单位,原建于宁波西郊马公桥边,后迁至慈城朱贵祠后山,是明代抗清斗士董志宁和王栩、冯京第合葬墓之总称。1651年,三人因抗清失败而殉难后,乡人找回董的尸体、王的头和冯的手臂分别安葬在西郊马公桥边。1824年,因年代久远,三人之墓已无法分辨,当地人就把墓合而为一,统称三忠墓。符卿第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民权路29号,主人陈鲸是明嘉靖5年(1526年)进士,官至南京尚宝卿。该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的建筑为清代中期所重建。宅院坐北朝南,由前厅、后楼和左右厢房组成,东侧开门,砖、石、木雕题材丰富。桂花厅省文保单位,位于慈城民族路25号,是明代较有影响的刘姓大族的一处宅院,原名刘家大厅,因主人曾品桂吟诗,故称桂花厅。现存中堂、后楼及左右厢房。其中仍保持着明代早期的建筑风貌。方状元宅位于慈城太湖路24号。它是一处现存规模较大的清中期建筑群。主体建筑由前楼后楼及砖雕二门组成,另有配屋数十间及保存完整的朝东二大门一座。总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前后楼房各五间二弄,均面阔26.5米,进深12.2米,硬山式马头墙,穿斗、抬梁混合架构,设月梁前廊,前后楼间设有一高大砖雕台门,门楼面阔4米,高6.4米,正面采用砖墙式,上有“迎薰受祜”篆书砖刻门额及辛亥岁十一月以斋冯全修题。(冯全修:乾隆六十年乙卯科进士),门楼斗拱飞檐,背面砖雕草龙花卉,蝙蝠云纹,博古垂幔等精美装饰。据调查,该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宣统末年进行重修,主大门及前厅等部分已毁,大部分保存完整。师古亭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慈湖湖心堤上,由清乾隆年间慈溪县令胡观澜于1771年建造。“师古”意即向先人学习,为百姓造福,这是宁波市现存唯一的一座乾隆年间的亭子。该亭为六面重檐结构,由12根石柱支撑全亭,亭内藻井处及四周绘有“哪吒闹海”、“西天取经”等故事,亭内有楹联两对,镜水平分涧底流。护龙寺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护龙寺,县西半里,乾隆年间建,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大宝山英吉黎之战所焚毁,咸丰元年秦氏檀越重建大殿未落成旋圯。民国初,秦氏后裔既秦润卿夫人俞氏捐资重修,前亭后楼,中建大殿。落民之日,慈城名士文人成集,名书法家钱罕题“宝峰王巢翠”(今尤在)。后毁。1998年在当地政府领导和市佛教协会支持下,破土动工,先造大殿,继营厢房邑辐,重塑佛像,已具规模。贞节坊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尚志路4号,为二柱单棱式牌坊。系明万历后期(1573—1619年)侍读(官职)冯有经“疏母节于朝”受旌表,为其母刘氏而建。此坊采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石刻题材有双龙戏珠,双狮舞绣球,丹凤朝阳及卷草纹,莲瓣纹等。恩荣坊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民主路向家门头,由向家后代向恒升奉乾隆帝圣旨,为表彰武骑将军向腾蛟的卓著功勋而建造。该坊为一座双柱单开间棱式牌坊,用青、红两种石质组成。正面上部匾额直书“圣旨”二字,中间额坊背面横书“浩封三代”,下额坊浮雕双龙戏珠、双狮舞绣球等图片。周仰山宅位于慈城尚志路132号。该建筑为一座北朝南砖木结构中西合壁式洋楼,建成于1929年,原为民国初期旅沪实业家周仰山宅。总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三合院式前厅5间二弄,面阔27.6米,进深14米,前厅、东西厢楼上下前廊与二门门廊天桥形成四周环通,前柱采用混凝土磨光方形柱,上下前廊均采用水泥花式地面。后进5间2弄,东西两侧耳连接3间1弄,共有8间3弄,通面阔42米,进深8.2米,前后进间为一狭长天井,连接前后两弄设有两座过天井的楼道。整组建筑还有朝东大门,配房以及前后花园。水上坟一老人墓。相传一老人生前性格固执,尽说反话,当地人称“拗孟公”,其子女必按他说的反意行事。临终,此老真言,把他葬于山下。其子女以为反话,将他坟建于水中。又传,此坟无论湖水深浅,总与水面等高。娑罗庵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县西北二里,清顺治16年,由性忍、海藏二僧同建。同治10年,冯允鸿扩建,终形成如今规模。酒税务酒税务位于慈城镇光华路10号,现存建筑年代为清中期,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坐西朝东,厅堂三间,进深9柱13.6米,面阔12.2米,南北各有8间二弄厢楼,建筑组合平面H型布局,前后天井,前天井阴墙高4.5米,宽10.6米,石刻须弥座,有如意、卷草等图案,阴墙脊下有通长砖雕图案,其间有“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八个砖刻楷书,两厢前廊西端各有偏门通外天井,偏门采用石门框,上有砖雕门额,各刻“挹爽”“凝晖”两字,其下有一砖雕月梁,上饰花卉、博古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