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弥陀寺 门票
安徽省太湖县弥陀寺,位于太湖县西北的弥陀镇。解放前,弥陀寺既是现在弥陀镇的地名,又是寺庙名。据《太湖县志》载,弥陀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后因历朝战乱,几兴几废。1942年12月18日,日军飞机一架,盘旋于弥陀寺上空,由于飞机遇故,坠落在弥陀寺田家滩筋竹冲。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团司令官冢田宫上将,共十人全部摔死。以此为借口,12月25日,日军从安庆、黄梅、蕲春三路进犯太湖县,直抵弥陀寺,一路烧杀淫掠,太湖县大片村庄和人民惨遭劫难,而弥陀寺一带尤甚。因而弥陀寺殿宇被毁于1942年12月25日日军兵火。规模宏伟的三重佛殿付之一炬。自唐以后,历朝先后在弥陀寺方圆五公里内建造了大小寺庙十余座。组成了以弥陀寺为中心的寺庙群。每当凌晨夜半,晨钟暮鼓,互相传递呼应,悠扬飘荡,唤醒群蒙,令人如入仙乡佛国,陶陶然,悠悠然,宠辱皆忘,四大皆空。弥陀寺庙基,相传为荷叶地,是因为东、南、北三面有千亩圩田,百亩荷塘围绕。仅西面靠着一座不到十米高的小山坡,此山坡即弥陀烈士陵园所在地。圩田荷塘的外围,又被两条大河包抄,两河汇合于庙前约半公里之处,故弥陀寺有“二龙戏珠”、“玉带绕寺”之美称。每当草长莺飞春和景明之际,河堤上,杨柳依依,荷塘内,荷钱点点,鸢飞鱼跃,梨白桃红,田畴蛙鼓,柳岸烟波;或清秋月朗之夜,荷塘大有“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之大观。有名的王家塘,就在寺庙右前方距庙只有三十来米,它将是一泓天然的放生池。寺庙的左前方约一公里之处,有一座四百米的大桥,庙前望去,如一道长虹横跨大河两岸。寺正前方的朝山,层峦起伏,峰案重重,木鱼包、香炉峰,维妙维肖。在弥陀寺西南约二公里的黄龙庵,亦是个古刹胜地,山幽水净,修竹茂林,别有洞天,真有“深山藏古寺”之妙境。向寺庙西南再远处眺望,可望到全县最高的山峰——巍巍的桐山。它与名山铁林寨相望,如两大巨人尽职尽责地守卫着弥陀寺。弥陀寺四周的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多数已恢复或正在加紧建设。“胜地伴人文”。的确,弥陀寺虽不能称“物华天宝”,可算是“人杰地灵”。当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的祖籍,就在弥陀寺附近的望天乡。距寺庙约二公里的“黄龙庵”,是赵朴初先生的太高高祖、清嘉庆丙辰年状元赵文楷少年时读过书的学堂。授业师就是该庙的住持和尚。当时,文楷给庙下主人名叫郭范芝的人家放牛,文楷常放牧于黄龙庵学堂边,且常立于门外听学堂内学生课读和先生讲课,他所听到的,入耳不忘,且能彻悟,久之,诗文成诵。先生发现放牛娃文楷如此聪颖,屡次考他都对答如流,先生料定文楷将来必成大器,免费收他入学,主人郭范芝愿意供文楷衣食。后来文楷大人果然发迹。点元后,文楷大人亲自来黄龙庵拜谢恩师,并赠恩师佛经一部,木匾一块,二尺多长的铁签一百支。传说其中有三支是无锋宝剑,常人不识。还有玉石签一个。同时文楷亦赠给郭范芝先生对联一幅,联文曰:“春气遂为诗人所觉,夜坐能使画理自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了宗教政策,弥陀寺于1993年被上级批准修复。当时因资金不济,未能及时动工,直至今年四月,有觉宏师为首,有党政关怀,有四众支助,才有缘动工开发。中国佛教协会和赵朴初会长在修建寺庙的困难时刻,及时来信鼓励指导,信中告诫我们:“……敬希法师规划建设好寺院,树立正知正见、勇猛精进的学风道风,恒顺众生,无有疲厌。”同时中国佛协助资三万元,朴老个人助资二万元。目前东寮房已完工,三圣殿也即将告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