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趣书室 门票
座落于海丰县中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悠悠的龙津水就绕彭家门前流过。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原始建于清末,主楼双层,面宽3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子仿西式建筑,楼板加铺花砖。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代。彭湃的书斋“得趣书室”就在故居东侧。彭湃的祖父彭藩,字南金,继承父业在海丰开营店号为“名合”的杂货店。他娶妻苏氏,妾曾氏,有两男两女。次子彭辛,字惭哲,娶妻妾各一,妻王氏生三子一女,妾周凤生三子三女,是彭湃之母。按海丰的习俗,男子一般按同辈兄弟出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姐妹不列入,故彭湃排行第四。彭家原来算不上大富户、后来在海丰县公平镇与人合办榨油厂,生意越做越大,又兼放高利贷,钱多了,再买许多田地。彭湃出生后,彭家已成为海丰县里有名的大富户了。彭湃居住在故居读私塾、小学和中学时,留下了许多佳话美谈,这无疑给故居增添了光彩。如帮助同学们猜出“川伸反复看”的谜底是“海”字;反对给清末海丰知县冯汝梅赠送“万人伞”(又称凉伞);砸掉海丰驻军统领林千材石像的鼻子使之不能竖像等等,都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之事。由于彭湃投身革命运动,彭家的家财家产和故居,都为革命作过贡献。《海丰文物志》中记载: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革命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海丰文物志》又记载: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军阀陈炯明残部重陷海丰城,故居遭焚毁,只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5万元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览。现在,彭湃故居正以新的面貌公开开放,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瞻谒,也写下了许多优美诗词。得趣书屋是红色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座落于海丰县海城镇桥东社,在彭湃故居东侧,坐北向南,面临秀丽清澈的龙津河,面宽3间12米,深进8米,风火式山墙,旁侧有高大遒劲的红锦,为之增添秀伟的氛围。得趣书屋之所以成为革命胜迹,是因为它与彭湃的革命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1921年繁花竞艳之春,彭湃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毕业回国,同年,他踏着桂菊的芬芳出任海丰县教育局长,翌年5月5日却被责为“槁赤化”撤了职。这使他清楚认识到只有发动群众起来斗争,才是革命正确之路。于是,他便开始宣传发动农民运动,并与妻子素屏一起搬居得趣书室。彭湃第一次试验性的农村宣传就是在得趣书室开始的。当时蔡素屏虽然还没有完全弄通彭湃所讲的革命道理,但被彭湃的革命热情所感动,愉快地接受了丈夫分担的角色——当作宣传对象。两口子一问一答,一直演习到鸡啼三遍。彭湃第一次从得趣书室下乡宣传,因头戴白通帽,足履运动鞋,被误认为收租佬,农民纷纷回避,不敢接近他。尔后,他向一位老长工借了一套粗布唐装,又仿照海丰“顺口溜”这个民歌形式,编了一些革命歌谣如《田仔骂田公》去教唱。使得这些革命歌谣一下子家喻户晓,老幼咸唱了。他还在得趣书室东侧的龙山“天妃庙”门前临河的大榕树下,放唱留声机以吸引群众来宣传革命道理。彭湃的宣传工作大收成效,终于在得趣书室点燃了星星之火。并于这年的蝉鸣时节——7月29日夜晚,在得趣书室里,彭湃、张妈安、林沛、林焕、李老四和李思贤,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会——六人农会,一个新型的农民组织正式诞生了。彭湃在得趣书室中,为我国农民运动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彭湃在得趣书室还写下了一些气吞山河的旧体诗,其中有两首七绝,其一是:“磊落奇才唱大风,龙津水浅借潜龙。愿消天下苍生苦,尽入尧天舜日中。”其二为:“雄才怒展傲中华,天下功名未足夸。蔓草他年收拾净,江山栽遍自由花。1925年烟花三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周恩来曾在得趣书室帮助建立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这是海陆两县第一个党组织。国民革命军的军事顾问鲍罗廷和加仑也曾在得趣书室留下足迹。同年年底,中共海陆地委刚成立时,也在得趣书室办公,后才迁至海丰县城鉴湖办公。1928年3月,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失败后,得趣书室被国民党军队烧毁,1958年海丰县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重建得趣书室,1977年又重修。前来瞻仰得趣书室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解放后,我国党政领导人周恩来、聂荣臻、徐向前、陶铸等,名演员红线女、陈宝寿等,作家杜埃、玉曼、张永枚、韩笑、林艺、杨永等,画家刘海粟、陈吾、许固令、胡一川、王云山、马若愚、黄鼎钟、郑孙堤等:书法家黄勇、连家生、魏来、陈道燕、林树群等都曾到此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