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卫星地图>河北旅游景点>秦皇岛旅游景点

河北景点秦皇岛景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明长城砖窑群

明长城砖窑群

明长城砖窑群 门票

明长城砖窑群秦皇岛市宁县驻操营镇的板场峪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一直牵动着几代人的心。年届“花甲”的老村民赵长禄回忆说,他小时候就听爷爷说,板场峪有“龙脉”,烧的砖都变成了长城!后来,他的父辈也这样说。他年轻的时候,还同父亲一起到长城脚下寻找过传说中的砖窑,可就是没有找见。在板场峪,不少村民都说,长城砖窑在他们村的东西两条沟里都有,只是谁也说不清它们究竟在哪里。小山村挖出了大窑群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在现在出土明长城砖窑群的两块约200亩的坡耕地上,人们从前就经常遇到一些不成形的碎砖头,附近的一些沟渠里也常能发现残砖碎瓦,只是大家都没注意。而且不知为啥,这两块耕地老是长不好庄稼,种啥都没好收成,好像特别缺水,多大的雨一下过地面就干了。其实地也不是多陡,只是往地里浇水,浇多少也都很快就渗完了。因此,在解放初土改和上世纪80年代初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时候,村民们都嫌弃这两块地。2002年春,随着山海关附近的董家口长城被开发利用,同董家口长城相毗邻的板场峪村也坐不住了。村民许国华自愿出资400万元,修一条10公里长的长城旅游公路。许国华还从秦皇岛市文化局请来文物处副处长阎乐耕和文物研究员郝三进,让他们为村民们开发长城旅游献计献策。阎乐耕和郝三进都是长城考古迷,他们来到板场峪后,不仅发现了这里的崇山峻岭上耸立着3至5公里长的明长城,而且为长城砖窑群的传说而心动。他们决定同村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但是他们带着许国华等村民几乎踏遍了板场峪的山山水水,都没有找到砖窑的影子。直到有一天,一个牧羊人告诉他们,在窟窿边长城旁见过石炮、石雷。这个信息使阎乐耕和郝三进惊喜不已。去年10月28日,他们依牧羊人提供的线索上山寻宝,发现了5门石炮,炮膛内还有残留的黑色火药。一座长城敌楼边的草丛中还掩盖着10多枚石雷,码得整整齐齐。仔细搜寻,周围又发现了散落的几十枚石雷。这些发现,增添了他们的信心。12月1日,他们扛着工具,来到板场峪长城脚下的一面坡地。这里三道坎梯次向南,与北面的山峦夹成一道豁谷,收割过的玉米地只剩茬子露在地面上。一点一点的试挖之后,下面渐渐挖不动了!铲开地表的黄土层,下面露出焦黑的硬土;突破几厘米的硬土,是挤在一起的青色的碎砖;刨开一层碎砖后,人们大喜过望:一块块厚重的青砖码放得层层叠叠、整整齐齐,好像刚刚码放好似的。经专家检测,这些出土青砖的大小同长城上的青砖一模一样,是在明隆庆、万历年间烧制的。到今年年初,板场峪的东西两条沟共发现砖窑58座,其中码满砖的窑有24座。专家认定,现已发现的窑型为马蹄窑和牛角尖窑,上面从上到下依次覆盖着耕地熟土、粘土、焦土。窑口直径为3.5米至6米不等,窑深3.5米。里面大都保存着当时烧好的筑长城用的特制大砖,砖长36厘米,宽17厘米,厚9厘米,重10.5公斤左右。与明长城砖窑群同时发现的,还有石雷70枚,石炮5门,铁铳3支,以及6座明代石灰窑、10多座炼铁炉。此外,还发现了一孔深约200多米的岩洞,洞中已挖掘出动物化石50多公斤。“天然长城博物馆”板场峪为什么会出土这么多长城砖窑?要弄清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谈到板场峪长城及整个秦皇岛一带的长城资源。板场峪坐落在燕山脚下,是山海关附近的一个重要关隘,其村北险峰上横亘着3.5公里长的保存比较完好的明长城。据《临榆县志》记载,这段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后,派中军门谭纶再次重修,在石筑长城的基础上加砖修复,并增修砖质敌楼50座。数百年来,人们一直传说这一带埋有大量长城砖窑,但始终没有发现。板场峪长城只是秦皇岛境内长城的一小部分。据新编《秦皇岛市志》记载,作为北京东大门,秦皇岛境内共有长城338.9公里,除了“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山海关外,还有九门口、黄土岭、大毛山、董家口、义院口、界岭口、桃林口、冷口等20多个重要关隘,堪称一个天然的长城博物馆。因此,在这一带发现大规模的长城砖窑群并非偶然。板场峪明长城砖窑群的发现,极大地鼓舞了具有“长城情结”的秦皇岛人。为了保护好这批明长城砖窑群,秦皇岛市成立了长城考古协调领导小组,并组织有关专家逐步进行勘探、测绘、定位,为大规模发掘和深入研究论证做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发掘现场已调派武警部队严密看护起来。窑群疑为罕见砖瓦“龙窑”1月2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天上午,受秦皇岛市文化部门邀请,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和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一起,冒雪来到板场峪,对新出土的明长城砖窑群进行了实地考察。董耀会曾于去年8月率中国长城考察队驱车9000多公里,历时47天,对明长城进行了有史以来一次最全面、最系统的考察。因此,他对板场峪明长城砖窑群的发现极感兴趣。他说,过去在北京八达岭等地曾发现过一些长城砖窑,但都很零星,一处仅有一两个、两三个,形不成气候,而且都是空窑,里面根本没有成形的砖。板场峪一次能发现五十多座窑,而且有一半左右的窑里码满了长城砖,这在长城考古史上是没有前例的,是震撼人心的考古新发现。针对当地考古人员说这里发现了烧砖史上从未发现的“龙窑”的说法,董耀会认为此说暂不能肯定,还需要新的挖掘材料来证实。但他认为从板场峪东沟出土的明长城砖窑看,这里有形成“龙窑”的条件和可能。据董耀会介绍,“龙窑”一般沿着一面山坡呈线形排开,窑室之间有隔墙、烟道,热效力高,是一种节能型的窑,烧制周期短,焙烧技术最高。“龙窑”作为一种成熟技术,在宋代就出现在陶器、瓷器的烧制上,但在砖瓦的烧制上这项技术一直未发现被采用,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如果能在板场峪发现“龙窑”,那么这个发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意义。这里煤炭资源丰富,董耀会认为,如能发现用煤作燃料烧制长城砖,即一层煤一层砖,这也必将是建筑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发现。古代有窑的地方往往有井,他要当地考古人员在挖掘砖窑的同时注意古井的发现。烧窑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历史上一项很重要的生产技术。因此,这样大规模的、保存完好的明长城砖窑群出土,不仅对研究古长城的建筑及建筑材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旅游景点:

电脑版
© 2024 85384.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