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世尚书坊 门票
奕世尚书坊,坐落在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与龙川胡氏宗祠隔河相望。该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距今已度过了442个春秋。牌坊仿木结构,三门四柱五楼,高10米,宽9米,南北朝向。主体结构由4根柱、4根定盘枋和7根额枋组成,虽不及北京十三陵石牌坊那样壮观,倒也可让人领略雄伟气势。牌坊的整体结构采用侧脚做法,向内收敛,四大柱子抹去棱角,即所谓讹角柱是也;立柱的南北两向各有抱鼓石护靠,造就了端庄稳重、傲然挺拔的美感效果;坊顶为歇山式,用茶园石石板砍凿而成,由斗拱支撑并挑檐。各正脊两端,鳌鱼对峙,明间正脊中部置火焰珠,八大戗角翘然腾飞。主楼正中装置竖式“恩荣”匾,其四周盘以浮雕双龙戏珠纹。下方花板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书法道劲流畅、气韵不凡,为书法大家文徵明手书。奕世尚书坊的四根定盘枋起线两道,再饰以莲瓣纹。梁柱接点处用花牙子雀替装饰。额枋的雕刻图案异常精美,匠师倾雕刻技法之能事,运用圆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等工艺,使一幅幅精美生动、巧夺天工的画面跃然石上:鲲鹏展翅、仙鹤腾飞、太狮滚球、双龙戏珠,布局脱俗,立意悠深,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尤其是中额枋北向的一组画面,更为神奇。匠师以石代纸,用凿为笔,驰骋在广瀚的艺术天地之中:山、水、亭、台、楼、阁,无一不肖;文武百官,优哉游哉,各行其好。或奕林决雄,或书海探宝,或独钓河畔,或互论阴阳。世外桃源之生活,太平盛世之欢畅,在这里得以淋漓尽致地描绘。冰冷的石头,经过匠师的双手,仿佛散发出阵阵热流,让人感到温暖舒畅。郭沫若曾写过一首五言诗来赞美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奕世尚书坊也是这种古代建筑艺术成就中非凡的一例。著名建筑师郑孝燮先生曾对奕世尚书坊有过如下评价:就其雕刻艺术而言,要比歙县的国保单位许国石坊略胜一筹。由此可见,奕世尚书坊可谓是无价之宝了。所谓奕世,即一代接一代之意。该坊是为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立。胡富是明成化戊戌科进士(1478),胡宗宪是明嘉靖戊戌科进士(1538),两人刚好相隔60年荣登金榜,故冠以奕世。胡富(1445-1522)龙川胡氏第30世孙,字永年。中进士后初授南京大理寺平事;弘治初年(1488)任福建佥事,后调任广东副使,为政有绩,升湖南按察使,历任陕西右布政使、左布政使、顺天府尹、南京大理寺卿、户部待郎等职。因其“遇事果敢,执法尤坚”,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少保,溢号康惠。著有《龙峰文集》传世。《明史》有其传。在龙川建有府第曰尚书府,文徵明为其书匾“世恩堂”。遗憾的是,尚书府已拆毁,仅存“世恩堂”匾现存龙川胡氏宗祠,给人少许慰藉。胡宗宪(1512-1565)龙川湖氏第34世孙,字汝真,号梅林。中进士后初授山东益都令,以政绩获嘉奖,晋升三级,任杭州知府。在此期间,胡宗宪始终没有忘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祖训,修整西湖,扩建岳庙,深受百姓好评。嘉靖三十四年(1555)任浙江巡按御史,旋即晋升为总督,总制七省军务抗倭灭寇。胡宗宪广纳人才,招集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等为幕僚;大胆起用俞大猷、戚继光、卢镗等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战略,转战江浙,平息倭患。他“以孤危之身,横百啄之口,出万死之后,成一朝之功”。由于胡宗宪在维护民族尊严、保卫国民安全等方面“功不可没”,以功勋获得殊荣,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并加太保,成为龙川胡氏家族封建社会的第一人。胡富、胡宗完这样两位功德无量的封建仕宦,为龙川胡氏家族争光无限。人们为了永久地纪念,为他俩立坊多达13座,其中龙川就有7座。然而,这些铭刻人们怀念之情的13座石构建筑艺术精品,时至今日仅留下了奕世尚书坊。奕世尚书坊展示给人们的,除了那超凡脱俗的建筑雕刻艺术之外,也许还有别的东西让人感悟。1986年7月,奕世尚书坊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