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寺门票价格:5元
开放时间:常年开放
查询电话/地址:0533--2187222
青云寺景点介绍:青云寺,位于盘山、九纹山幽谷中,距淄城25公里,距岭子镇党委、政府驻地2.5公里。青云寺为原淄川县八大寺之一,又列淄川二十四景之首,其地四山环合,景色秀丽。《淄川县志》载:“(僧)圆明,于西南山中创建青云寺者也。寺初名上泉庵,正统中,僧人净明结茅于此,舍身以为浮图,开山为田,自耕而食,有徒曰道通,再传曰德山,皆苦身修行,垦田渐广。三传至圆明,于正德六年出家,不数年遂成大刹,又于中建精舍数间,招名流读书其内,百余年来,文人墨士碑版题咏之盛,一时称最,至今述邑中名胜,以青云寺称首焉。”正统为明英宗朱祁镇年号,即1436—1449年,正德六年为1511年,据此可知,此寺已有五百五十多年历史。上泉即路途井,自圆明始更名青云寺,沿用至今。历代曾重修多次,现存大雄宝殿(祖师殿)、天王殿(山门)、伽蓝殿(关帝庙)、观音殿、地藏王殿、碧霞元君行宫、钟鼓楼等殿堂五十余间,五个院路,为佛道合一建筑。全盛时有寺田一百多亩,僧、道三十余人。青云寺又以其十景遐迩闻名,十景为:九纹呈彩四盘据胜月山照晚途井涵春龙台荐蔼龟林毓秀辋谷响应屏壁舒卷鸽崖绕回鹰峰竣曾青云寺又曾为文人荟萃之地。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青年时期曾与其挚友李希梅、张笃庆等就读于青云寺。后来他执教于西铺村毕际有家,又曾多次往游,留下了许多诗文;《聊斋志异》中不少篇目,就是蒲松龄在从西铺村到青云寺的路上构思而成。《蒲松龄集》中收录了蒲松龄有关青云寺的两首诗:闰月朔月,青云寺访李希梅诸锋委折碧层层,春日林泉物色增。山静桃花幽入骨,谷深溪柳淡如僧。崩崖苍翠云霞满,禅院荒凉鬼物凭。遥忆故人丘壑里,半窗风雨夜挑灯。重游青云寺深山春日客重来,尘世衣冠动鸟猜。过岭尚愁僧舍远,入林方见寺门开。花无觅处香盈谷,树不知名翠作堆。景物依然人半异,一回登眺一徘徊。此外,著名文人张至发、张中发、王教、毕自严、高珩、毕际有、唐梦赉、沈润、孙蕙、邱璐、沈燕及、邱行素、毕道远、毕柳村等都有诗文赞美青云寺。寺内原有碑林,保存古碑七十余方,如明人王教撰有《上泉庵佛殿记》,张中发有《暮春同友人重游上泉庵》碑,毕自严题壁诗碑,都已被毁,唯有蒲松龄所撰《青云寺重修二殿记》碑侥幸保存下来,现存于蒲松龄纪念馆。此碑长170厘米,宽70厘米,青石阴刻,楷书,碑文176字,为研究青云寺及蒲松龄的珍贵文物。民国初年,著名教育家、儒学大师孙乃琨认为这里的清泉饱蕴灵气,由弟子们为他在青云寺建灵泉精舍,他任主讲,培养了一大批学人,他亦自号“灵泉”,人称灵泉先生。青云寺又为珍贵古木园林,现存古树多为明代中期所植,已近500年树龄,为淄博市最大古树群。珍贵树种有枫、栌、槲、楷、流苏等,另有两人合抱古柏两株。栌树又称红栌,与枫树同为红叶观赏树木;槲树分为大叶、小叶两种,青云寺现存两株小叶槲,叶可饲养柞蚕;楷树俗称黄连芽、锅朵树,周身长满树瘿,为著名良木,向有“楷树生于孔子墓,模树生于周公墓”之说,称典范人物为“楷模”,即源于此;流苏俗称油梗,是嫁接桂花的砧木,农历四月上旬开花,每年四月初八庙会期间,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赏。解放后,群众大搞封山绿化,周围山上遍植侧柏,现已成林,地表上满山灌木,形成了良好植被,改善了生态环境,春来鸟语花香,夏季清泉潺潺,秋日霜染红叶,冬天古寺银妆,实为旅游胜地。岭子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青云寺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从1997年陆续组织民间投资四百余万元重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王殿等,硬化了公路,大力发展旅游业。2000年又作出了规划,决定加大力度,把青云寺建成较高档次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