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是蒙古语“什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是包头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和重要的旅游景区。石拐区位于包头东北38公里处,铁路、公路畅通便捷,交通发达。全区面积618km2,辖一镇、五个街道办事处.石拐是蒙古语“什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是包头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和重要的旅游景区。
石拐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倡导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修筑的赵长城贯穿全境。清朝以前为蒙古族乌拉特部游特草原,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清朝乾隆年间,部分地域属五当召膳召地,称为召地,归绥远将军监理;一部分属乌拉特东公旗,一部分归萨拉齐厅管辖。一九一三年晋西镇守使国民军第九师师长孔庚发起创办了漠南矿业有限公司,石拐煤炭生产、销售形成一定规模,石拐也伴着她地下宝藏的开发而名驰塞北。
一九五0年七月二十日,五当召直属区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乌兰察布盟,统管石拐地区的煤炭开采、管理和农牧业生产,一九五一年改称为乌兰察布盟石拐沟矿区人民政府,政府所在地由五当召迁往石拐大发。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一日划是发包头市管辖,成立石拐矿区人民政府。一九五七年政府驻地迁石拐镇(现旧石拐河北村),辖两个区包括11个乡、1个镇、面积630平方公里,一九五八年石拐镇被特大山洪冲毁,区政府所在地迁至新石拐(现址)。 石拐矿区的历史与大青山煤田的开发史紧密相连。清同治年间,本地居民掘煤燃火揭开石拐--即大青山煤田开采的历史,人口开始聚焦,清光绪年间土默特煤厘局设卡征税,石拐煤炭开始批量交易,煤炭产业形成。
民国初年(即一九一三年)随着绥远境内第一个煤炭产业--漠南矿业有限公司的创建,石拐煤炭生产、销售形成一定规模。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这块煤田进行了掠夺性开采,煤田遭到破坏。解放后,饱经苦难历程的矿山回到人民的怀抱。
一九五六年包头矿务局前身--包头煤矿筹备处成立,作为与包钢配套建设的“一五”国家重点项目--大青山煤田的开发和建设如火如荼拉开了序幕。经过四十年的艰苦创业,大青山煤田已经形成年产500万吨原煤的生产能力,成为包头市重要煤炭能源基地,为包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