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卫星地图>云南旅游景点>保山旅游景点

云南景点保山景点

云南省保山市西南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门票

提起丝绸之路,人们会联想到塞外的大漠戈壁,往来商旅踏着月色星辉,伴着单调的驼铃跋涉。或许你还不知道,早在那条举世闻名的西北丝绸之路开辟之前,已经有另一条民间商道在悄然进行着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就是我们要为你展示的西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由三大干线组成,全长2000多公里。一条是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南华云南驿至大理;一条是从成都南出发,经邛崃、雅安、灵关、西昌、姚安至大理,此条又称“灵关道”;三是上述两条汇合后西行,经漾濞、永平保山腾冲缅甸,从保山至缅甸段称为“永昌道”。成都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腾冲是“西南丝绸之路”的最后驿站。元朝统一云南后,在行省境内建立驿站78处,其中由中庆(今昆明)至大理沿途经禄丰、路甸、威楚、沙却、普棚白山石诸站,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称塘、铺、哨、关、驿等。这条古道是难得的文化遗产,其中有些驿站已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单位,但对全线缺乏统一规划和保护,建议将“南方丝绸之路”列入文化遗产,对现有路段进行普查,整体规划保护下来,开发旅游,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所组成的横断山脉,地理构造奇特,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蕴藏着大量珍贵的稀有动物和植物。这里自史前时代起,就是中华各族系往返迁徙的良好通道,至今还居住着羌、彝、藏、回、白、傣、僳僳、普米、阿昌、德昂、景颇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在这条远古民族走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南丝绸之路,是以富饶的成都平原为起点,经过云南进入缅甸再到印度,进而远达中亚及欧洲。西北的陆上丝路、南方的海上丝路和西南方的陆上丝路,西南方的丝路发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这条丝路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滇西"古西南丝绸之路"遗迹主要位于保山市水寨、官坡及大理州水平的博南山等地。西南丝绸之路遗迹1986年夏,离成都北郊不远的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以及来自缅甸、印度温暖海域的齿贝,有力地证明古蜀文化的极高水平,并且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与沿海地区有了交往。中国境内的三条丝绸之路(西北的路上丝路、南方的海上丝路和西南方的路上丝路)中,以西南方的路上丝路发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这条丝路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既是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此“道”通常被称为滇西“古西南丝绸之路”,其遗迹主要位于保山市的水寨、官坡及大理州水平的博南山等地。古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比我国西北丝绸之路的形成早两百多年。它和西北丝绸之路一样,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过伟大的贡献。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看到从印度输入的四川蜀布和筇竹杖,得知四川商人早已从云南经缅甸到印度去从事贸易活动了。张骞回朝将所见所闻上奏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听后十分惊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通从西南到印度的官道,由官方参与商业贸易,扩大疆土。武帝即封张骞为博望候,命其以蜀郡(治所在成都)、踺为郡(治所在宜宾西南)为据点,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印度的道路,但都遭到西南少数民族的阻拦未获成功。武帝又从内地广征士卒,举兵攻打西南夷、夜郎、滇等国及许多部落。但由于封建统治者造成的民族隔阂太深,以及昆明、隽等族的头人酋长为了垄断丰厚的过境贸易而拼死抵抗,历经十余年,结果仅打通了从成都到洱海地区的道路,官方使者未能超过大理至保山一带,只能通过各部族作中介与印度商人间接贸易。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内附、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渡澜沧水”,滇缅通道才算打通了,并与缅甸的掸族有了经济文化来往,又通过缅甸进入了印度。汉武帝孜孜以求的“通蜀,身毒国道”才算全线畅通。文化“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川滇段有两途:一条走“古牦牛道(零关道),从成都出发,经双流、新津、玒崃、名山、雅安、荣经、汉源(窄都)、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到达会理以后,折向西南行,经攀枝花,渡金沙江至云南大姚,最后到达大理。另一途从成都出发,经彭山,沿岷江而下,经乐山、宜宾,再沿秦代开凿的“五尺道”南行,经高县、筠连、向西折入横江河谷,经豆沙关、大关、昭通、曲靖、昆明,最后到达大理。两条路在大理会合后,经保山、腾冲、盈江到达缅甸境内的八莫,从八莫出发又有水陆二途到印度。从印度又可通中亚、欧洲。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等又输入。到了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对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后来由于又发现和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古道才逐渐人稀。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古西南丝路的绝大部分道路,已淹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但一些雄关险道,骡马蹄印,诗联题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历史印痕。最典型的如保山的兰津古渡,霁虹桥遗址及附近的摩崖诗、词、题刻。保山的水寨、官庄等路段,都是当年用人工凿岩开山而成的路基,至今仍保存完好。水寨一段自澜沧江边至长湾长约10余公里,原设平坡铺、山达铺、水寨铺等邮驿站点,现尚存平坡铺的小街宽3米,长50米,两端有街门等遗迹。由平坡西上罗阳山至水寨,山腰石坎长三、四公里的路段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路径曲折陡峭,有500余级台阶犹如天梯,史称“梯云路”。石阶上犹存骡马攀踏的累累蹄印,最深者达13厘米,可见当年要攀越这段路途是多么艰难啊!?历史记载1.僰道(1)古道路名。战国、秦汉之际统治者修筑的一条通往僰族集居地方的道路。秦国李冰为蜀守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沿岷江浚河修路至僰族集居的中心地即今宜宾市,开通了蜀、僰之间的道路,这条通僰之道,史称僰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将军常?接李冰所通之僰道,由僰国中心地即今宜宾市向西南延伸,直修筑至今云南曲靖,全长2000余里。因路修筑在僰族集居地内,故称僰道;又因路宽五尺,史称“五尺道”。秦末及汉初一度废弃,汉武帝时复通,名“南夷道”。(2)古县名,汉置(另一说秦置)(参见“僰道县”条)。五尺道古道路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原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在李冰所通僰道的基础上开筑了一条由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因路宽五尺,史称“五尺道”;因路修筑僰族集居的地方,又称“僰道”。路北起今宜宾市,南抵今云南曲靖,全长2000余里。《括地志辑校》谓:“五尺道去郎州”。为西汉“南夷道”、唐宋“石门道”的前身,即今之谓“西南丝绸之路”的东路。石门道古道路名。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开辟的“五尺道”基础上经历代修筑而成。起自今四川省宜宾市,中经四川宜宾高县境内石门山南达云南昆明、大理等处。唐与南诏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今称之为“西南丝绸之路”。2.据史书记载战国时代,由于秦国的扩张,古羌人诸部被迫顺横断山南下,成为藏、僳僳、普米等诸多民族及其支系的主要先民。秦国大将常安从夹道向南开辟的五尺道,是中央政权经营西南丝绸之路的发展。公元前4世纪末,被秦国所灭的蜀国残部沿古道南逃,在今越南北部建立了文郎国,将璀璨的巴蜀文化带到了西南地区。在川、滇的古墓中,也发现了这一时期由西亚传入的琉璃珠。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当他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阿富汗境内时,却吃惊地发现了商人们经由印度贩去的四川特产—蜀布和邛竹杖。显然,无名的开拓者早已经打通了华夏大陆连结南亚、西亚的道路。其后,汉王朝全力开发西南,在各地置官设治,修筑驿道,使具有中原文明的汉族直抵滇缅之边。蜀汉时期孔明的南征,进一步加强了各兄弟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从隋唐至宋代,战火频起于古道之上,大渡河以南长期处于云南地方政权南昭和大理的统治下。唐代,西北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时期,其声誉掩盖了更为古老的西南丝绸之路。元代忽必烈率军沿横断山南下,攻占云贵高原。明王朝在西南边疆的经营极为成功,特别是勇将邓子龙率精兵驰援边关,为平息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宋明之后,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勃兴,西南丝绸之路渐趋沉寂。然而,古道上的民族迁徙、商业贸易、宗教传播以及军事活动从未中断过,至今任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沿古道干线修筑的中、缅、印公路,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在反击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西南丝路从四川起,分别走东南面的五赤道和西南面的灵关道,最后汇合于大理,再从大理往西,经过漾濞县城,进入博南山区。博南是公元1世纪开始沿用的县名,治所就在今天的永平县。这条山道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5年前后下令开凿的(当时称为博南山道)。古道向西跨过澜沧江,便进入保山地区。保山是古时的永昌郡、永昌府的治所,也是这一条丝路通过的主要地区,所以「永昌道」便是这段古道的名称。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等又输入。到了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但后来由于又发现和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古道逐渐人稀。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古西南丝路的绝大部分道路,已淹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但一些雄关险道,骡马蹄印,诗联题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历史印痕。保山的水寨、官庄等路段,都是当年用人工凿岩开山而成的路基,至今仍保存完好。水寨一段自澜沧江边至长湾长约10余公里,原设平坡铺、山达铺、水寨铺等邮驿站点,现尚存平坡铺的小街宽3米,长50米,两端有街门等遗迹。由平坡西上罗阳山至水寨,山腰大石坎长三、四公里的路段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路径曲折陡峭,有500余级台阶犹如天梯,史称"梯云路"。石阶上犹存骡马攀踏的累累蹄印,最深者达13厘米。古西南丝绸之路遗迹景点介绍西南丝绸之路在西汉时称为“蜀——身毒道”,它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止于现在的印度。其线路由灵关道、五尺道和永昌道组合而成。灵关道:成都(古蜀都)——邛崃(古临邛)——雅安(古青衣)——荥经(古严道)——汉源(古窄都)——西昌(古邛都)——云南大姚(古青岭)——大理(古叶榆)。五尺道:成都——宜宾(古道)——云南昭通(古朱提)——贵州威宁(古夜郎国地)——云南曲靖(古味县)——昆明(古滇池)——楚雄——大理。永昌道:大理——永平(古博南)——保山(古永昌)——腾冲(古腾越)——缅甸——印度。“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川滇段有两途:一条走“古牦牛道(零关道),从成都出发,经双流、新津、玒崃、名山、雅安、荣经、汉源(窄都)、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到达会理以后,折向西南行,经攀枝花,渡金沙江至云南大姚,最后到达大理。另一途从成都出发,经彭山,沿岷江而下,经乐山、宜宾,再沿秦代开凿的“五尺道”南行,经高县、筠连、向西折入横江河谷,经豆沙关、大关、昭通、曲靖、昆明,最后到达大理。两条路在大理会合后,经保山、腾冲、盈江到达缅甸境内的八莫,从八莫出发又有水陆二途到印度。从印度又可通中亚、欧洲。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等又输入。到了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对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后来由于又发现和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古道才逐渐人稀。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古西南丝路的绝大部分道路,已淹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但一些雄关险道,骡马蹄印,诗联题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历史印痕。最典型的如保山的兰津古渡,霁虹桥遗址及附近的摩崖诗、词、题刻。保山的水寨、官庄等路段,都是当年用人工凿岩开山而成的路基,至今仍保存完好。水寨一段自澜沧江边至长湾长约10余公里,原设平坡铺、山达铺、水寨铺等邮驿站点,现尚存平坡铺的小街宽3米,长50米,两端有街门等遗迹。由平坡西上罗阳山至水寨,山腰大石坎长三、四公里的路段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路径曲折陡峭,有500余级台阶犹如天梯,史称“梯云路”。石阶上犹存骡马攀踏的累累蹄印,最深者达13厘米,可见当年要攀越这段路途是多么艰难啊!古西南丝绸之路与宗教之谜根据史籍的记载和古文化遗迹的研究,人们一向以为,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图像,是沿着西域的丝绸之路,从流沙万里的亚洲大陆腹地,一程一程由沙漠之舟骆驼驮进中原的。新疆是西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出土有反映佛教内容的文物,其中著名的是,1959年新疆丰县尼雅遗址旁边的一座夫妇合葬墓中,发现了两块白地蓝色腊缬棉布,在其中一块的左下角印着一个长、宽均为32厘米的方框,框内有一半身菩萨像。然而,地处中国大陆最东边,临近黄海岸边的一座摩崖石刻却使一些人对上述过于自信的观点提出了疑问,那就是孔望山摩崖造像。此造像是凿刻于东汉、比敦煌要早200年的佛教图像!这些图像中,可以明确辨认的与佛教有关的图像有立佛、坐佛、佛涅图、舍身饲虎本生故事图等。静默了1800多年的孔望山摩崖佛教内容被解读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谜团却随之留给了历史学界:佛教既然是通过西域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为什么在这条丝绸之路通达不到的中国东部海岸的孔望山地区会有早期的佛教传播呢?佛教图像为什么会飞越西域、河西走廊和中原,首先在大陆最东部的天涯海角显现法身?>

旅游景点:

电脑版
© 2024 85384.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