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地处北京市西北部,距北京市区74千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环境优良,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境内海坨山海拔2233.2米,是北京市第二高峰,“海坨戴雪”成为北京的一大奇观。气候独特,冬冷夏凉,有着北京“夏都”之美誉。延庆地域总面积199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2.8%,平原面积占26.2%,水域面积占1%。辖11镇4乡。
延庆概况
延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县域地处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东与怀柔相邻,南与昌平相联,西面和北面与河北省怀来、赤城接壤。是一个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的小盆地,即延怀盆地,延庆位于盆地东部。总面积2000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27.6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延庆镇,距北京市区74千米。邮编:102100。代码:110229。区号:010。拼音:yanqing xian。
全县辖11镇4乡,373个行政村,总人口27.353万人,农业人口19.92万人,非农业人口7.43万人。耕地面积31773.7公顷。人均耕地1.74亩。总面积1992.5平方公里。全境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海坨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2241米,也是北京市第二高峰。
延庆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属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带的过渡连带。气候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最热月份气温比承德低0.8摄氏度,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有首都北京的“夏都”之称。
历史沿革
延庆县历史悠久,约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产生、生活和繁衍。春秋时期,延庆县曾是山戎族活动地区。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地属燕国。秦统一全国后,地属上谷郡。西汉开始在延庆境内设县;唐末开始在延庆境内设州。此后二千多年来先后建有居庸县、夷舆县、妫川县、缙山县、永宁县、四海县和延庆县,并曾先后设置过儒州、镇州、龙庆州、隆庆州和延庆州。
1912年,全国废州改县,延庆州改为延庆县。1928年成立察哈尔省,延庆县属之。1937年8月25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延庆后,延庆县隶属三个伪政府统治。以延庆县城为中心设延庆县,隶属伪蒙疆自治政府察南政厅(后改为宣化省);刘斌堡以东隶属伪华北自治政府昌平县。1941年八路军开辟了“平北”抗日根据地,今延庆县分属昌延联合县和龙延怀联合县。1944年撤销昌延联合县,重设延庆县,与日伪所设的延庆县并存。
1945年9月20日,八路军解放了延庆县城,以青龙桥为界,青龙桥以南为国民党统治区,青龙桥以北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1946年10月12日,国民党军队侵占延庆县城之后,再次出现分属共产党和国民党管理的两个延庆县。1948年5月19日,解放军解放了延庆县城。延庆县属察哈尔省,1952年改属河北省,1958年10月划归北京市.
延庆县地处居庸关和八达岭要塞,历史著名的万里长城东西穿越县境,自古以来延庆县就是全国南北交通要道。因此,从西汉到明代,延庆县经历了七度废兴。因战乱废弃州县建置时,居民大规模迁徙到长城以南;重新设置州县时,居民又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故今日延庆县居民之祖先,仅能从明代算起。由于明清以来,州县建置相对稳定,居民大部分来自明代戍守境内长城的卫屯士兵大部分为江淮人士和山西洪桐县移民,加之清代初期八旗子弟圈占旗地,因此经过数百年的隔阂后,延庆人民养成一种纯朴、勤劳、好学和不排外的性格,形成一种既不同于长城以南,又不同于长城以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地方口音。1958年划归北京市后,经过四十多年演变,风俗习惯和口音发生了巨大变化。
自古延庆即是一个山川秀丽、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据史料记载,辽、金、元三代,在延庆县黄龙潭一带即是皇家官苑和驻跸地,仅《元史》记载的皇家园林就有香水园、流杯池和车坊官园。此外,辽元留下皇帝行踪的地名也有十多处。宜人的气候,奇秀的山水不仅吸引了封建社会帝王将相来此驻足,而且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来此吟咏描绘。